图片

归档时间:2023-04-24
岳阳县“十四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
来源:岳阳县应急管理局   2021-11-10 09:45
浏览量:1 | | | |

“十四五”(2021-2025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打造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推进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应急管理部《365体育博彩:做好“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县委、县政府365体育博彩: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省、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特汇编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基本评价

(一)富有成效的工作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市应急管理局的强有力指导下,我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扣依法治安主线,以精细监管、铁腕执法为抓手,以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牢牢守住了安全生产基本盘,同时着眼机构改革新趋势,抢抓机遇,谋定而后动,奋力跑好应急管理第一棒。2016年、2017年、2018年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安全生产先进县,2016年县安监局被评为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绩效评估优秀单位。

1.安全形势持续稳定。2016年来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35人;较上个五年,各类事故发生起数下降了13%,死亡总人数下降了12%;特别是工矿商贸企业事故逐年下降,2018年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十三五其间,全县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分别为0.0458、0.0145、0.0347、0.026、0.036,严格控制在省定目标值0.093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将安全生产纳入县委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范畴,制定《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修订完善了《岳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印发了《岳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制定健全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安全生产督导,从严、从实、从细抓安全、保稳定,有效防控了各类风险和事故发生。深入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以谈心谈话促安全意识提升,以宣传教育促主体责任落实,以标准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监管执法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打造了科伦药业、华润燃气等一批标杆企业。修订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强化事故防控考核,严格实行 “黑名单”管理制度,强化联合失信企业联合惩戒。落实事故直报制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肃事故查处, 2016年以来,全县党纪政纪追责50人。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全面负责、部门依法监管的工作格局。

3.安全投入更有保障。县财政逐步提高安全投入财政预算支出,2016年以来,增加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经费52万元、安全生产巡查经费10万元、应急队伍训练经费70万元,每年颁发县长安全奖,突出了保安全、促稳定的导向作用。真情关心基层安监人员的生活待遇,将各乡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岗位津贴一并纳入财政预算。

4.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努力推动全县人民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全县以“5·12”防灾减灾日、“职业病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切实推进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活动。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将安全知识培训列入县委党校科干班和中青班学习培训课程每年定期举行,每年组织全县安全应急系统人员举办2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业务培训班,组织校车安全管理人员、校车驾驶人每年举办1到2期校车安全培训班。不定期组织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开展安全管理知识集中轮训。督促企业通过班前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全员培训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开展全面教育培训。

5. 安全整治铁腕有力。扎实开展“监管执法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和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行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五年来,全县累计整治重大安全隐患320余处,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案件3500多起,取缔烟花爆竹非法零售点3100多个,关闭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4家,捣毁非法加油储存点20多处,淘汰落实不安全产能矿山企业15家,停产整顿违规企业620余家,关闭取缔马路市场10处,整治风险路段595处,完成道路安防设施建设387公里,改造危桥9座。

6. 基层基础基本健全。完善各领域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乡镇安监站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基层安监网络建设,通过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延伸安全监管触角,打通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设立安全举报奖,受理非法生产经营和安全隐患举报电话和信函65件,兑现举报奖金4.5万余元。推进示范创建活动,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建立了信息报送和安全预警制度,实现了部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贯通了应急指挥信息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了临时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7. 应急能力逐步提升。组建了岳阳县应急管理局,整合了安全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职能。修编了《岳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综合预案》和6类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开展了县域应急资源数据普查,完善了湖南省应急指挥一张图岳阳县资源数据库。开展了40余次大型地质灾害、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消防、城市燃气、校园校车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综合性应急演练活动。组建了一支60人的民兵应急连、一支40人的应急救援兼职队伍,各乡镇分别组建一支30人的民兵应急救援分队。申报了国家2021年森林消防专业队伍项目建设。完成了地方武装民兵力量与应急专业力量统筹省试点工程。完成了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一项工程建设,并开展了首轮训练。

(二)客观实际的问题

回顾总结上五年工作,成绩显著,经验可嘉,但一些问题仍普遍也比较突出。如:应急专职人员缺乏以及职能发挥不到位;部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风险评估不到位;企业预案与政府预案衔接不紧密;应急演练面向基层、贴近实战不够;应急职能强化和救援效果有待提升等。

1.体系建设有不足。一是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政府部门、企业、救援队伍、社会组织、区域间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尚未完善。二是应急保障投入机制不全,政府承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救援的相关补偿费用及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三是应急管理科研投入不足,应急救援科技支撑力亟待加强。

2.管理能力须加强。一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编制少、人员不到位、职责定位不清晰、职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二是队伍能力整体偏低,应急管理机构及应急队伍实战能力不强,支撑地方及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生存、建设、发展的保障水平较低。三是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不强,预案内容重复繁杂,企业预案与政府衔接不紧密、修订不及时,现场处置方案有待落实。

3.救援能力待提升。一是应急救援队伍应对事故的处置能力不足,部分人员集聚区及事故多发区、新兴行业领域的缺陷存在。二是专业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不够,缺乏先进实用的配套专用装备。三是应急平台效率低。应急部门与负有安监职责的其他部门之间平台不兼容、数据不共享问题突出,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四是应急动员、救援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应急救援基地缺少,存在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人员欠缺等问题。五是应急物资家底不清,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布局不够合理、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建立协调统一的储备管理平台及更新、补偿、调运机制。

4.公众素质应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有待深化;应急培训的系统性、层次性、专业性、实战性有待提高;部分企业一线作业人员缺乏应急意识和先期处置技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宣传教育存在内容实效性不强、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手段等问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所欠缺。

二、重大战略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1月29日下午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365体育博彩:安全应急工作的系列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设大应急、大救援、大安防系统,更有利于统筹协调好应急管理方方面面工作,以“三个严防”和“四不发生”为总体要求,将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应急局组建不久,要全面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等责任重大且实战经验不足,在“十四五”时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是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警监测和应急科技支撑建设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各类事故灾害风险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城乡、行业、部门间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中小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得不够,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到位;三是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不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较差,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应急管理能力落后,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新技术,建设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以提升应急准备与应急处置能力为核心,以依法规范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为抓手,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完善体系建设、增强队伍能力、夯实基础工作、加强责任落实、强化保障措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强化法治,深化改革。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法治建设力度。坚持应急准备与应急救援并重,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及工作方式方法。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统筹规划各乡镇和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及薄弱环节,既顾当前需求,又谋长远发展,着力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瓶颈性问题。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依托政府的调控、引领和指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夯实企业主体责任。

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按照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分步组织实施。

四、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上下顺畅联动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与安全生产风险相匹配、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以县应急指挥中心为枢纽,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建立覆盖全县应急救援网络,打造装备精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到得快、起作用”。

(二)主要任务

安全生产方面:要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安能力水平;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

防灾减灾方面: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三防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应急救援方面: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强化应急演练,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以智慧应急平台为依托,加快全县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推进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三)具体指标

一是法制建设方面,到2025年,健全完善行业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涉灾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制度。

二是机构建设方面,到2025年底,各类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援指挥)机构全部建成,明确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县乡应急管理机构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基层的街道、社区、行政村有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

三是预案管理方面,到2025年,政府、部门、企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的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报备制度进一步健全,大中型和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100%,应急预案质量明显提高,重点岗位、重点部位处置方案实现全覆盖、简明化、卡片化。

四是队伍建设方面,到2025年,形成结构较为完善、布局基本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等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按照要求建立应急救援专(兼)职队伍,或与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事故遇险人员生还比例和遇难人员搜寻成功率明显提高,救援人员自身伤亡数量明显减少。

五是平台建设方面,建成县级应急指挥平台,融合发展应急指挥平台和隐患排查标准化、数字化(“两化”)体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建设。到2025年底,乡镇和相关部门及企业覆盖率达100%,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应急管理基本数据及时更新,实现与国家、省、市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信息共享,事故现场的图像、数据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实现实时传输。

六是应急救援方面,到2025年,县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完成对事故周边应急救援队伍的协调调动;企业救援队伍随时投入救援,专兼职救援队伍携有关装备半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的覆盖率达到100%。

五、“十四五”工作重点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健全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县、乡专项综合指挥协调机构,推进乡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

加快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以县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推动全县安全生产风险、自然灾害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县级数据采集和交换中心建设,推进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应急指挥系统、视频调度系统建设,融合公安、海事、交通、林业等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建成集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信息共享、可视化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应急指挥平台,构建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全数据传输链路,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形成贯通全县的事故灾害救援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

加强应急救援响应指挥。建立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推行现场应急指挥官制度,强化应急救援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方案、统一实施,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

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工作体制。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统筹协调作用,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完善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工作体制。县、乡专项综合指挥协调机构按职责分工抓好事故灾害防范部署、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专业化指挥、工作指导、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体制。明确县、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事权划分。落实统一指挥事故救援、防灾减灾、灾害救助等应急处置责任。落实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

(三)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

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规程,强化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抢险救援行动有机统一、协调有序,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

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巩固军地联动试点工作成果,围绕应急预案对接、应急联训联演、应急物资储备联动、应急处置联动等方面,完善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实施办法,加强军地抢险救灾领域协同组织,健全应急指挥协同保障,进一步提升军地联动应急抢险救援效能。

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培育扶持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力量,鼓励、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志愿者行动。强化社会力量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完善灾情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和各种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沟通,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规范信息报送程序,落实信息归口统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事故灾害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舆论正确引导,确保公众知情权。

(四)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系统

构建覆盖全区域、全层级、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全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加快推进部门应急预案和乡镇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加强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工作的监督检查、业务指导,加强应急预案可行性评估,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加强预案管理,完善预案备案制度,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注重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修订、改善提升作用。

(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促进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加强执法检查,督促企业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质量;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着力化解安全风险,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做好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工工艺的管控,加强危化品运输风险管控,严打危化品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深化煤气、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化“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超大城市综合体、电动自行车、电气火灾、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强“两客一危”、校车、公交车等安全管控,深化道路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加大重点路段、危险路段和农村道路路面安全管控力度,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建筑施工、城市燃气、水上交通、特种设备、危爆物品、农机、电力、旅游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全面推进城乡安全风险管控。加大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治理力度,把城市重大隐患治理、安全设施建设、风险管控能力等纳入城市安全发展规划,做到城市安全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提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农村安全基础设施投入,排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提高乡村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推进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加强季节性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分析研判,超前采取预警预防措施,全力做好暑期、汛期、森林防火期、重大节假日、低温冰冻雨雪天气等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安全防范工作。

(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加强风险灾害监测预警。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协调气象、水文、水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加强灾害早期预警工作,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水平。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扩大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增强时效性。

  加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做好全省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加强灾害风险分级分类评估,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在县城、乡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县、乡镇(工业园区)、社区(村)三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制定应急物资储备标准,依托企业和社会机构,完善以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市场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等多形式有机结合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模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自储、以仓代储,共享应急物资装备。

提升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病险水库、病险堤垸处险加固,高标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加快建设森林防火工程,推进森林防火水源地建设和重点林区引水上山,有条件的重点林区逐步构建林火阻隔网络。

(七)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建设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在东部山区乡镇公田镇建设集学习、训练、住宿和物资储备于一体的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辐射公田、毛田、月田、张谷英、杨林、筻口等多个边远乡镇。强化制度设计、人才培养和救援训练,配齐配强设备设施,完善应急救援中心功能,有效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抢险救援能力。

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把乡镇消防站建设、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与应急管理站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在全县14个乡镇和麻塘办事处各建一支承担多项应急救援职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综合性营区,配齐配强专业救援装备。

加强应急救援储备能力建设。依托县人民武装部,启动县应急救援训练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建设高标准应急救援装备储备仓库。加快乡镇应急储备仓库建设,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在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各建1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配齐应急救援装备,备足应急救灾物资。

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以及矿山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鼓励、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政策。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鼓励支持各地结合灾害风险特点,探索灾害风险防范有效保障模式。

加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增加储备物资数量种类,优化储备方式,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置力度。强化应急救援交通运输能力建设,确保救援力量及时、快速到达。健全医疗救援队伍,提高灾区卫生应急处置和预防控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八)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加强应急管理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应急管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依托相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应急文化理论体系探索及工程示范研究,全面开展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加快生产教育融合对接,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联盟。

推进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加快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全面推行计划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执法检查行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增强执法工作透明度。完善调查评估统计制度,整体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统计分析评估水平。制定事故灾害调查处理和监督落实办法,确保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红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

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园区应急管理能力“六有”标准化建设,开展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三有”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灾害灾情报告的时效性、准确性。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专家资源库,打造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决策咨询、标准制定、安全诊断、应急会商等方面的作用。

六、重大决策和投资项目

(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在县城依托广场、学校改建15处应急避难场所,在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改建75处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建设内容为:完善临时用房、防疫设施、供水设施、供电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储运设施、标志标识、消防设施、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无线通讯等应急管理设施。

(二)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设一栋集办公、应急指挥调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大楼。规划用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集安全监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应急指挥调度、安全风险和灾害信息预警等于一体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及基本框架和运行环境,实现应急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基本建设内容为: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使用,应急指挥大厅、系统机房、终端等硬件设施建设,服务器及存储、系统网络通信、安全保障系统等基础环境支撑体系建设。

(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荣家湾、大云山、公田、张谷英、新墙、筻口、黄沙街、步仙等8个乡镇各建设1处集应急队伍学习、训练、住宿、物资储备于一体的综合性营区,规划用地面积1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75平方米;购置应急救援基本机具装备,完成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确保“十四五”期间达到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

(四)应急储备能力建设。在全县15个乡镇各新建1处800平方米应急储备仓库,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建成覆盖全县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基地,承担应急物资信息收集和应急物资储备、调配任务。

(五)应急能力三合一建设。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把乡镇消防站建设、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与应急管理站建设进行资源整合,一套人马、一套装备,承担多项职能,发挥多项功能,在全县14个乡镇和麻塘办事处各建一支承担多项应急救援职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综合性营区,配齐配强专业救援装备。

(六)推行政府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发挥专家技术咨询和指导作用,完善政府、专家和公众三结合的决策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全县安全生产决策水平,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参谋和服务。通过查找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隐患,帮助企业分析形成原因,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建议和管理意见。同时,梳理我县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部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部门监管提供有效和正确方向。分析研判总体安全生产形势,为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专家会诊,查找各领域、各环节、各链条安全监督和管理漏洞,防止事故发生;核心任务是及时发现重大隐患,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七)推行5G网络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建设重大危险源、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重点区域安全监测物联网系统,实现致灾因子快速发现和早期预警。建设包括手机短信、专用终端、室外扩音、网络平台、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的综合性事故和自然灾害影响区域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具备大面积广域发布和精细化靶向发布能力。

七、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应急管理规划落实的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完善监督检查与沟通协调机制,保证规划实施效果。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和企业编制落实应急预案的指导,结合实际,将其主要任务和项目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应急管理规划之中,强化应急规划衔接,推动应急规划的建设落实。

(二)完善应急管理的投入机制。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计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应急管理的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应急管理经费投入长效机制。通过重点项目立项、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政府应急管理经费投入,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和救援处置相关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解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经费保障问题。对在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援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发展应急产业,开发应急产品,积极争取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应急产业的发展。

(三)强化规划实施的检查评估运用。在思想上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把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作为不能触碰、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深刻吸取各地事故教训,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作风,扎实做好全县各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的检查评估机制,分年度就规划内容、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责任跟踪,将目标指标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及应急管理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畴,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激励制度,对规划进展情况实施常态化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作用,保障规划顺利执行和绩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