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归档时间:2023-04-24
岳阳县东洞庭湖“十四五”规划
来源:东管办   2021-11-12 12:48
浏览量:1 | | | |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 发展基础

1.2 制约因素

1.3 战略意义

总体目标

2.1 指导思想

2.2 规划原则

2.3 发展定位

2.4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功能布局

3.1 湖泊湿地保护区

3.2 调蓄功能恢复区

3.3 流域生态保育区

3.4 砂石资源利用区

3.5高效集约开发区

3.6航运物流发展区

第四章 主要措施

(一)保护生态

4.1.1 加强湿地保护

4.1.2 加强渔业保护

4.1.3 加强鸟类保护

4.1.4 加强植物保护

4.1.5 加强污染防治

4.1.6 加强采砂监管

4.1.7 加强血防综治

(二) 夯实基础

4.2.1 改善水利设施

4.2.2发展交通能源

4.2.3                              4.2.3建设数字洞庭

4.2.4(三) 发展产业

4.3.1推动农业现代化

4.3.2发展绿色低碳工业

4.3.3合理利用岸线资源

4.3.4建设湖泊型旅游胜地

4.3.5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四) 完善保障

4.4.1完善法律法规

4.4.2创新管理机制

4.4.3加强政策扶持

4.4.4开展生态补偿

4.4.5保障改善民生

附:“十四五”规划项目表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 发展基础

岳阳县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国土面积2809KM,总人口74.42万。在东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岳阳县尤其是东洞庭湖区域地位突出,基础良好,优势明显。

东洞庭湖位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具有湿润的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多风多雨,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同时东洞庭湖区及其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湖区的河流冲积,湖泊沉积物为主,土层板厚,土质肥沃,透水性高,其生态资源异常丰富。

1.1.1.生态资源异常丰富

①水体资源。全县水域面积1131KM2 ,共有大小内湖17个,主要河流有直泄东洞庭湖的新墙河、费家河、黄沙街河,以及直入南洞庭湖的罗水河。,洞庭湖地处长江以南的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极为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其水系流域面积26.3万KM2,多年平均降水量1352mm,当城陵矶七里山水位为31.54m时,洞庭湖的容积为167亿m3,水面面积2625km2,其中东洞庭湖水面面积1328 KM2,地理座标为28029′-29038′N,112043′-113015′E之间,是洞庭湖的本底湖。江河来水的唯一出口位于东洞庭湖城陵矶,经由城陵矶的年平均入江水量占长江中游总流量的46%。

②湿地资源。东洞庭湖原有湿地保护区面积19万HM2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面积调整为156285.0HM2,包括核心区30658.0HM2,缓冲区34998.0HM2,实验区90629.0HM2,占洞庭湖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2014年11月27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世界首批23处保护地绿地名目(中国仅6个)。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湿地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区。东洞庭湖属北亚热带,为湿润性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分,严寒期短,署热期长,宜于万物生长,年平均气温为16.6℃。东洞庭湖其独特的水域温床和湿地环境,形成了东洞庭湖生物的多样性、系统性、特宜性,在世界上极为稀有珍贵。

③植物资源。东洞庭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特性,珍稀度高的特征,湖区共有各类维管束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不但保存着珍贵的南方的古杉、银杏、基箕、石松等古生代或中生代遗留下来的残存特种,而且保存有银杏、苦槠、马尾松等中国特有物种,是林禽的重要栖息地,特别是鹭科繁殖鸟的天堂。同时东洞庭湖沟、港、湖、汊星罗棋布,芦苇面积达24.8万亩;20多万亩湖洲荒滩上生长着野生藜蒿。东洞庭湖因其丰富的植物物种,植物区属成分和植物被类型,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希望地”。

④水产资源。东洞庭湖动物资源极为丰富,鱼类以洄游性鱼类为主,东洞庭湖现有鱼类7目19科117种;虾蟹类10种、蚌类47种、螺类24种;其他水生动物豚类、软体类、甲壳类、瓣腮类、头足类、爬行类等68种,其中喜多属濒危物种,根据农业部与中科院水生所2017年对江豚在洞庭湖水域的联合调查报告数据只有120头左右,比2006年调查的230头左右对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根据2019年度麋鹿调查数据为200头左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列入中国重点保护的水生动物有麋鹿、中华鲟、白鲟、江豚、胭脂鱼、文昌鱼等。

⑤鸟类资源。目前东洞庭湖区已记录到冬季鸟类18目55科35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黑鹳、白头鹤、白鹤、中华秋沙鸭、大鸨六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琵鹭、天鹅、鸳鸯 、白鹇、白枕鹤、灰鹤、白额雁等26种。特别是保存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鸟类资源,具有珍贵性、丰富性等特点,小白额雁、黑鹳、东方白鹳和鸿雁分别占全球越冬候鸟种群的70%、30%、20%、10%,被誉为中国观鸟之都。

1.1.2.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①水陆交通便捷。东洞庭湖承纳湘、资、沅、澧四水,素有“湖泊型洪道”之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紧靠长江,是湖南省通江达海的唯一水上出口,同时京广铁路、武广高铁、蒙华铁路及107国道、京珠高速、岳望高速、杭瑞高速穿境而过,更有三荷机场直飞世界,真正织就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具备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水陆空交通优势。

②地理位置优越。岳阳市距湖南省会长沙100Km,湖北省会武汉200Km,通勤半径均在2小时之内,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成渝三大改革试验区和“长三角”、“泛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交通循环次中心。岳阳县与岳阳市区毗邻,距中心城区23.6Km,已纳入岳阳大城市建设岳阳都市区,受岳阳城市南进东扩辐射较大,而东洞庭湖部分地处岳阳市中心城区,其区位条件更加优越。

③政策叠加优势。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函〔2014〕46号),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努力把洞庭湖区打造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两型”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水陆联运的现代物流集散区、全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17年12月29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坚持“共抓大保护、大搞大开发”,围绕“改善水质、修复生态、人水和谐”目标,加强水陆统筹、监管并举、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强化空间管控和资源管理,推动依法治湖、科学治湖、社会治湖,努力构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及省级层面投入洞庭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资金在170亿左右。近几年来,岳阳市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加强系统治理作为工作要点,把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重要抓手,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高效经济体。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前所未有。

1.1.3.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岳阳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获有“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魅力城市”等多项殊荣。岳阳县是全国卫生县城,境内有张谷英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东洞庭湖地域辽阔,历史文明传承悠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文明宝库”,被誉为“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即位于东洞庭湖境内,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享有“爱情岛”的美誉;与小岛遥遥相对的即是千古名楼——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堪称湘楚文化的摇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湖湘文化的瑰宝。而“上下求索、忧乐关情、求实图强、敢为人先”的岳阳地域文化,更素为世人称颂。岳阳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

1.1.4.经济运行稳进向好。

①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一是发展速度全面提升。2019年岳阳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亿元。二是发展质量全面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8:48.6:38.6。实现税收收入10.8亿元,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9.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000元、17900元。三是发展后劲全面增强。引进项目40个,储备城镇建设用地4388亩,工业用地3493亩,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②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农业更加兴旺,全力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强力推进品牌兴农战略,全民鸽业获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空心房”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乡镇垃圾压缩站覆盖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开镇龙湾村和黄沙街镇三和村、苍坪村纳入国家森林乡村候选名单。

③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张谷英入选全省首批十大特色文旅小镇,刘备洞景区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七斗堂山庄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加快推进G240“乡味长廊”建设,举办岳阳市首届家庭文化节、第二届樱花文化节和麻塘首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首届岳阳登高旅游节、茶香小镇、果浓小镇、洞庭灵雾山、岳阳樱花园等景点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④基础建设推进有力。积极实施北向融城战略,扎实推进荣湾湖新城区、城南片区、麻塘新开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蒙华铁路及进站道路建设及荣新公路提质改造;完成麻塘北闸泵站,城市防洪闲台一圈一期和中洲防讯大堤路面硬化等工程,加快推进沿东洞庭湖沿新墙河堤垸加固工程。

1.1.5、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借助环保督察的春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水里、岸边、村落三位一体,扎实开展东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

①彻底关闭污染源。一是关闭水里污染源。第一,全面取缔非法水上餐饮。组织多次联合执法行动,先后取缔水上餐饮船6艘,并加强日常巡查监管,防止了死灰复燃,同时扎实开展“三无”船舶整治,东洞庭湖水域22艘“三无”船舶全部拖至鹿角拆解点集中拆解。第二,全面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扁山以南至鲶鱼口水域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由岳阳县清源环保船舶污染物接收有限公司负责。扁山以北至城陵矶水域引导原有4家污染物接收公司于2018年10月,整合成立岳阳源成残油垃圾接收有限公司,彻底扭转长期以来“占水为王、划地为牢”胡乱收费、服务缺位的船舶污染物接收乱象。2019年共接收船舶污水3469艘(次)、59.92吨,接收船舶垃圾5715艘(次)、60.48吨,彻底消除了东洞庭湖中心城区水域船舶油污染物的重大风险。第三,全面整治水上垂钓秩序。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劝离钓客300余人(次),推动出台了《365体育博彩:规范东洞庭湖垂钓行为的通告》,加强巡查,加强劝导,东洞庭湖垂钓行为逐渐规范。拖离太平咀、扁山夹、芦溪湾水域简易浮台、牌筏120余个,同时,组织专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二是关闭岸边污染源。通过步行共排查直接入湖31个排口,其中工业排污口2个,混合排污口1个,生活排污口8个,排渍口20个,排污口全部得到关停,6家造纸企业全部关停,排渍口得到有效监管,并认真落实岳阳市中心城区段东洞庭湖集中整治任务,扎实开展东管会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改造房屋9812.9M2。三是关闭远程污染源。一方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源治理,化肥利用率提高5%,农药总量减少12%,全面禁止秸杆焚烧;改造鱼池1.01万亩,转产种植湘莲菱角面积2700亩。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畜禽退养,湖区稳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制度,岸线1000m以内的290户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养,血吸虫病疫区3947头牛、1501只羊全部上岸。

②坚决整治脏乱差。一是全面加强岸线管理。全县23家砂石码头、堆场全面得到清理取缔整治并复绿,对11个砂石堆场实行“两断一清”,共复绿16万m2;有效解决了码头乱建乱占的问题。二是全面加强泊船整顿。我县水域原有89条砂石工程船,驱离了不配合管理的24艘,剩余65艘工程船全部集中停靠到南套、六门闸等安全水域,并投入300万元,对32艘链斗船,全部更换锚链和缆绳;38艘僵尸船全部得到分类有效处置,确保了汛期航运安全,有效解决了船舶乱停乱泊的问题。三是全面加强环境清扫。结合河长制落实,沿湖修建10余垃圾厢(站),建立“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安排专人打捞湖边漂浮物,打扫岸上环境卫生,有效解决了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

③着力解决老大难。一是重拳整治非法采砂。在组织工程船集中停靠的同时,大力加强日夜巡查,重拳打击非法采砂。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巡查执法活动百余次,其破获非法采砂案件21起,扣留各类船只11艘,移交办案39人,没收违法所得260万元上交财政。东洞庭湖砂石盗采现象已基本销声匿迹。二是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重点打击“迷魂阵”矮围网围、电力捕鱼、滚钓挂钓等害业。2018年共投入1.2亿元全面拆除东洞庭湖矮围85处1007Km,拆围还湖26万亩;十三五期间共办理渔业案件225起,其中刑事拘留31起,行政拘留49起,迷魂阵得到了彻底取缔;电力捕鱼受到了严厉打击;渔业捕捞秩序实现了根本好转。三是切实规范过驳秩序。大力加强对东洞庭湖过驳秩序的整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的原则,将以前共的72条过驳(浮吊)船舶缩减至40条,整合组建了新的过驳(浮吊公司)岳阳江南物流公司。对超允许数量浮吊坚决整治。运作2年多来,共过驳货物6400万吨,上缴税款1780万元。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彻底改变了阻塞航道、事故频发、服务下降、恶性竟争的乱象,成为全国内河船运过驳物流行业的一面旗帜。

1.1.6、生态修复全线推进

①科学涵养渔业资源。一方面全面推进禁捕退捕。通过调查摸底联合审核,全面完成1078户3888名渔民身份精准识别工作,其中持证专业渔民489户1769人,持证兼业渔民159户539人,无证专业渔民36户77人,无证兼业渔民394户1503人。并回收合法合规网具16.96KG,全部实施了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再利用,并全部拆解了2238艘退捕渔船。东洞庭湖水域退捕渔民、渔船全部上岸,其中实现了“四清”。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人工放流,每年都组织了人工放流活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放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黄颡,甲鱼、胭脂鱼等鱼类品种近1.8亿尾,人工种殖,复苏了东洞庭湖渔业资源,扭转了渔业资源衰退的势头。

②全面开展湿地修复。全面解除26份芦苇生产经营承包合同;清退欧美黑杨5243 亩(其中2019年910亩);整治洲滩面积5000亩;开展生态修复6200亩。

③切实保护洞庭湖精灵。江豚、麋鹿、候鸟是洞庭湖的精灵,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把江豚等濒危物种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加强了宣传教育,使民众江豚保护意识明显提升;从捕捞渔民中组建了22名江豚巡护队伍,同时动员社会志愿者来参与江豚巡护,目前在东洞庭湖从事江豚巡护志愿者组织有江豚保护协会,生态保护协会,及电联盟等,志愿者队伍近千人。“十三五”期间成功救护江豚3头,江豚种群数量边由以前的不到80头,增长到现在的120头,江豚生存环境明显改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麋鹿保护体系,根据其生活习性分时段,分区域突出保护重点成立了麋鹿保护协会志愿者组织,在中洲救治放养一头误入农家达3年之久的麋鹿,据观测东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数量达到了200头左右,杜绝人为驱赶鸟类,毒害鸟类的过激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捕鸟行为,从严查办了何某某等在湖中毒鸟、捕鸟事件,救护放生误入渔网中的鸟类百余只,有效保护了湖区候鸟。

1.1.7、民计民生持续改善。①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举办三场退捕渔民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75名渔民现场达成就业意向;设立护渔员公益岗位22个,挑选并聘请了22名退捕渔民,协助开展日常巡湖工作,鼓励89名退捕渔民成功转为水产养殖,基地面积达960亩;将112名困难渔民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同时把122户446人无房居住的退捕渔民全部纳入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对象;苇业公司辖区所有渔民、苇民、乡民全部纳入医保、社保问题;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期间,受政策影响我们终止了卢和平、魏政治等26份芦苇承包合同,涉及承包老板的近百人,苇民几千人,但没有出现大的信访事件;渔民禁捕退捕上岸也有序进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同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优化了湖区营商环境。③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月山小区水改,新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和渔政执法场所;对东管会临湖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提高了湖区计划生育和医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确保了公共卫生万无一失,同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十三五期间,湖区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1.1.8、长效管理顺利推进

①健全保护机构。2019年机构改革,保留了岳阳县东洞庭湖渔政监察执法局;将岳阳县东洞庭湖管理局更名为岳阳县东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县政府29个工作部门之一,实行公务员管理。

②加强综合保障。建立考核机制,将东洞庭湖生态环保纳入县小康社会综合绩效考核范畴,把东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作为涉湖部门和沿湖乡镇年度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大财政投入,十三五期间,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2.4亿元用了东洞庭湖环境保护和治理。

③打造数字洞庭。历时6个月,投资896万元,在新港、下草咀、金盆港、胜利等水域新建了4个监控塔,大大提高了东洞庭湖生态保护的效率。

1.2  制约因素

东洞庭湖是一个开放型湖泊,水域线长面广,在生态保护和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江河(湖)关系发生变化。洞庭湖作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汇集湘、资、沅、澧四水,通过城陵矶三江口与长江相连,千百年来形成发特定的江河关系,对长江水位有巨大的调剂作用。随着三峡大坝截流,运行后江河(湖)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长江上游来水和泥砂量大幅减少,淤积速度也大幅下降,特别是三峡水库工程对洞庭湖水位产生了很大影响,湿地生态、植被演替、水生动物的分布乃至鸟类的越冬都产生了明显的改变,各类湿地向湖畔转移,呈现出明显退化趋势,水位下降引起区域植被带整体下移,功能性植被苔草面积严重萎缩,越冬候鸟食用的苔草提前生长,水类生物的生存空间和环境逐渐恶化,血吸虫有螺面积扩大;三峡大坝蓄水入湖水量减少,导致了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延长,水位持续偏低,湖泊湿地自净能力降低,局部水污染加剧。三峡大堤在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江河(湖)关系带来了变化。

1.2.2、湿地修复迫在眉睫。①岸线治理有待加强,部分河湖岸线砂石乱堆乱放,非法船舶停靠维修和装卸货物以及人、畜、车随意下湖违规垂钓等破环湿地资源现象仍有发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同时上述行为在中心城区水域也有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阻碍着经济社会发展。②东洞庭湖核心区和缓冲区是水禽候鸟重要栖息地,但由于前期砂石资源的无序开采,对河湖洲滩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需尽快清理砂石尾堆,开展人工修复,恢复湿地原貌。③东洞庭湖候鸟、麋鹿、江豚、鱼类等生活生存环境仍然较为复杂,珍稀动物、鱼类和鸟类种群数量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④欧美黑杨密集生长破坏生态资源,欧美黑杨迹地除萌仍需加强,一枝黄花也在一定范围存在,需要清理。⑤河湖要加强综合治理,特别是新墙河入湖口和东洞庭湖部分地段河道淤积严重,通航不畅严重影响汛期行洪安全和枯水期航行安全。

1.2.3、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我县设八仙桥和扁山及鹿角三个国控断面,总体来讲,水质检测结果要好于十二五,但有时仍存在氮、磷超标现象,说明上游仍存在污染水质不确定因素,一是畜禽类污染治理,我县是生猪产业大县,养殖量已接近土壤承载能力上限,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尽管临湖1000米生猪养殖场已全部关停,但随着生猪禁养政策的逐步调整,沿湖乡镇区域畜禽养殖场需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和资源利用设施,减少畜禽粪污对洞庭湖水环境的破坏;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地表径流污染已成为影响洞庭湖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持续推进农药化肥负增长行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利用新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对水体的危害;三是精养鱼池和精养方法也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严格按要求退出;四是当前还有东洞庭湖周边部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不健全,园区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还要加强。

1.2.4、生态旅游存在短板。东洞庭湖芦苇荡生态旅游系“十三五”东洞庭湖湖区重要项目之一, 我们做了大量单有成效的科学论证和前期准备,并被省发改委列为了湖南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重大项目,计划投资21.3亿元,后来由于政策变化,这一项目没有实施,同时受保护区规划限制,太平咀东洞庭湖旅游母港建设也没有启动,水下宋城项目建设也无实质进展。

1.2.5、民生矛盾仍然突出。一是随着长江流域禁捕政策的全面实施,专业捕捞渔民的渔船网具已统一收购集中销毁,但集中上岸的他们在就业等基本生计保障还一时难以全面满足;二是涉湖工业企业退出奖励奖金缺口较大,政企矛盾十分突出;三是东洞庭湖现有24.8万亩芦苇资源因纸厂退出,而失去销售市场,大量成熟芦苇残体因腐烂对水质造成污染,且存在较大火灾安全隐患。1.3万名苇民基本失业,拥有6000多名干部职工的国企苇业公司运转艰难,每年需向政府借款3000万元保运转;四是芦苇湿地中原有耕地面积约800亩,欧美黑杨面积5243亩,油菜面积5000亩,是2837名湖洲樵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移民上岸后樵民生活无田无地无着落,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五是湖区周边的农民因禁养退养,收入渠道进一步压缩,加之麋鹿、候鸟等野生动物损毁农作物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作物减产明显,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收入,农民生活水平相对普遍偏低。

1.2.6、长效管理存在障碍。①执法设施障碍,东洞庭湖线长面广,沟壑遍布,部分区域无通信网络,无进出通道,特别是枯水季节易形成管理死角,随着禁采、禁渔、禁养、规范垂钓、治污等治理措施的深入实施,原有的执法力量,执法装备、基础设施已经难以达到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监督要求;难以对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垂钓、非法采摘、非法种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有效打击;②管理体制障碍,站在全洞庭湖而言,洞庭湖分割为东、西、南三块水面,分别由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管辖;站在东洞庭湖而言,尽管2000年5月26日市长办公室决定岳阳市人民政府授权岳阳县人民政府对东洞庭湖实施统一有效管理,但管理体制仍存在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现象;站在湖管系统而言,东管办尽管被列为了政府工作部门,但仍存在职能与职责不对等问题,没有形成综合执法机制,一定程度影响了执法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月山管理区作为苇业公司的下属单位不具备任何行政职能是典型的企业办社会,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一些国家优惠政策月山小区居民难以享受到,同时月山规划被纳入市区管理,并被列为国家一级园林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重制约,生态旅游等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民生矛盾较大突出。③法律法规障碍,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对洞庭湖保护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作依据,被寄予厚望的《洞庭湖管理条例》目前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尚未正式批准颁布实施,在执法过程中仍存在“有法难行”和“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1.3  战略意义

编制东洞庭湖“十四五”规划,对于发挥湖区优势,破解湖区发展难题,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市委“三区一中心”建设目标,推进我县县域经济尤其是湖管系统区域经济发展,保障粮食、生态、水利和民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1、有利于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由于历史变迁及三峡工程等人类活动,洞庭湖与长江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洞庭湖蓄洪功能衰退、湿地萎缩、生物多样化退化,生态功能衰减,亟待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编制东洞庭湖“十四五”规划,防止湿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流域及全国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2、有利于推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岳阳市区是湖南省的第二大经济体,岳阳城陵矶港是全省2/3市县的出海大通道。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国发【2020】10号《365体育博彩: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区试验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实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湖南自贸区获批,是湖南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作为湖南自贸区的重要片区之一,2020年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区岳阳片区正式揭牌,岳阳自贸片区面积19.94KM2,将重点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突出临港经济、发展航运物流、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中心、内陆临港经济特色区。东洞庭湖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及岳阳自贸区的核心地域,编制东洞庭湖区域“十四五”规划,是统筹湖区经济发展道路,对于市县洞庭湖区生态一体化保护、资源一体化开发、产业一体化布局、产品一体化经营、市场一体化开拓、设施一体化建设,落实富民强县,推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有利于争取将洞庭湖地区发展总体战略,形成长江中游更加清晰和完整的区域发展格局,使岳阳县在湖区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度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形成要素聚集地,推进岳阳跨越式发展。

1.3.3、有利于守护好一江碧水。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并亲临岳阳视察,推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部署和重要指示,为我们实施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编制好东洞庭湖区域“十四五”规划,有利于更加进一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视察岳阳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一江碧水,加快构建岳阳发展新格局。

1.3.4、有利于提高湖区人民幸福指数。编制东洞庭湖区域“十四五”规划,不断完善湖区设施,着重治理水患,有利于改善湖区人民福祉,提高湖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保障湖区人民生命安全,实现安居乐业。

第二章  总体目标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中国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成立为契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修复洞庭湖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立足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利安全和民生安全,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东洞庭湖区域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防洪保安的功能区、生态平衡的样板区、安居乐业的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区,实现建设“生态洞庭湖、民生洞庭湖、富饶洞庭湖、和谐洞庭湖”的总体目标,为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2.2  规划原则

2.2.1、坚持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治山和治水、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化水患为水利,倡导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环境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同步提升。

2.2.2、坚持民生为本、综合治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经济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湖区人民致富门路,大力发展多项社会事业,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湖区人民。在继续完善防洪救灾主体功能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功能的建设。在加强东洞庭湖区域治理的同时,注意加强东洞庭湖流域的治理,特别是新墙河流域的治理,实现治湖与治江、治江与治山的协调统一,做到治水与治污(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与供水灌溉),治沙(造林绿化与治理水土流失)、治病(血吸虫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

2.2.3、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自始至终贯彻“坚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把保护措施落实到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好水资源、渔业资源、芦苇资源、湿地资源等,同时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砂石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楼岛资源、航运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要素聚集,打造资源洼地,努力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积极培育更具有大湖地区特色优势的产业,生态和文化体系,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2.4、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从功能分区入手,科学制定总体规划,明确东洞庭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战略定位。抓住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生态经济区建设及岳阳自贸区建设的机遇,以项目建设为主体,统筹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湖区延伸、覆盖、辐射。

2.3  发展定位

2.3.1、以水生态安全为目标的长江中下游安全保障区。统筹治理水系、湖体、长江干流及堤防,实施和道疏浚和河湖连通工程,加固堤防建设,修复湖区生态环境,提高东洞庭湖安全供水功能及调蓄洪能力,努力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提供保障。

2.3.2、以水资源优势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示范区。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效益保护显著的沿湖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

2.3.3、以城市统筹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抓住岳阳大城市建设机遇,以麻塘、新开城乡统筹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对接市区南延战略,坚持两型社会、城乡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成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2.3.4、以两山旅游为重点的环湖旅游魅力区。以黄卯山、麻布大山为中轴,以东洞庭湖水域和岳阳楼、君山岛为依托,以麻塘文旅小镇为载体,建设好环湖旅游魅力区。

2.3.5、以粮食安全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资源优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发展种植加工,研发创新,储备交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天下粮仓;立足生态优势,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发展“清洁水、生态米、放心菜、有机菜”打造洞庭湖绿色食品品牌;立足发展基础,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建设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保护好,种植含量高、经营体制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2.3.6、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湖泊湿地样板区。巩固“十三五”东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成果,确保重要生态区域得到有效保护,退化生态环境得到完全恢复和重建,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繁育场和栖息地得到抢救性保护,江豚、麋鹿、候鸟种群数量有明显增加,全面落实东洞庭湖十年禁捕退捕措施,积极推进渔民上岸转产转业,渔业资源得到明显恢复,从而遏制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实现东洞庭湖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转化。

2.4  主要目标

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构建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科学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2.4.1、生态功能得到提升。东洞庭湖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周边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面积持续减少,公共绿地面积不断扩大。节能减耕,资源综合利用得到新进展,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船舶废油污染取得更大成效。欧美黑杨全部退出,水禽侯鸟栖息地、水质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全面修复,岸线、砂石尾堆和湿地洲滩全面完成整治,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地区自我净化能力和主要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提高。水质监控断面常年达标,水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2.4.2、基础设施得到完善。长江干流、东洞庭湖麻塘、中洲、大毛家湖防洪大堤等重要河段防洪能力进一下提高,湖区重点垸、一般垸、蓄洪垸堤得到提升加固,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全面建成。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得到加强。农业、芦苇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科学服务设施基本完备。环湖公路、入港铁路、旅游设施,物流码头等加快建设。河道、航道清淤疏浚,水运优势得以显现,四位一体现代交通网络基本建成。绿色能源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沿湖乡镇、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湖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4.3、优势产业得到发展。加快整合砂石、渔业、芦苇、航运、物流、旅游、岸线、区位、湿地、侯鸟等资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按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湖区资源的经济效益。加强产业统筹,实行错位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农村休闲等新型绿色产业,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建立绿色发展体系,提高东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发展仓储、物流、航运等生产服务来。培育发展旅游等支柱型产业。使湖区产业步入资源利用节约化、环境优美化、关联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轨迹。同时,依托岳阳名楼、名水、名岛、名山优势,加强东洞庭湖度假区建设。加快芦苇产业转型,认真实施芦苇综合管护,组织开展生态走廊建设。加快建设东洞庭湖湿地公园。

2.4.4、管理机制得到优化。理顺东洞庭湖管理体制,升格管理机构,健全管理职能,建成东洞庭湖水上综合执法体系,对东洞庭湖管理逐步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确保区域划分明确,管理权限法定,管理秩序井然。打造东洞庭湖数字化监管平台,改善东洞庭湖执法装备设施,全面提高执法效率和水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率及能力。力推完善洞庭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力促《洞庭湖管理条例》的正式颁布出台实施,达到洞庭湖区域有效管理,统筹管理,依法管理的良好局面。

2.4.5、融城步伐得到加快。2025年,荣家湾与岳阳中心城区实现基本相连。坚持实施岳阳县北向融城战略,充分利用麻塘、新开片区建设,着力打造岳阳大城市重要板块,加快城建融城步伐,以环湖公路和鹿角港建设为重点,打造交通融城格局,构建“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教育文旅、医疗康养,商贸物流、生态休闲产业,推动产业整合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造城市绿心,做好生态融城文章。

2.4.6、民生福祉得到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覆盖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月山、老港中低收入群体,上岸渔民、苇民、樵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成兼顾城乡、惠及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安全网。全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金牌禁捕退捕后上岸渔民、纸厂关停实业苇民的转产上岸转产就业达到全面和实施性落实,涉砂运输船舶、控砂船舶、过驳船舶去产能得到有效落实;水上安全生产得到全面保障,湖区城乡居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

第三章 功能布局

“十四五”期间将严格实施国家主体功能战略,根据东洞庭湖地区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按照“生态优先,集约发展”的原则,统筹谋划国土利用的空间布局,形成集约、节约、高效的的国土利用体系。科学调整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范围及功能分区,根据东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格局特点,湖区规划为五个生态功能区。

3.1 湖泊湿地保护区

湖泊湿地保护区包括天然湖泊和滨湖滩地,是东洞庭湖生态恢复的核心,该区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具有世界意义的越冬候鸟栖息地,也是维系洞庭湖生态服务功能的主体部分。本区域具有调蓄长江中游洪水径流,维系长江中游地区江湖水量交换和泥沙淤积平衡、稳定长江干流的淤积变迁、繁衍水生生物、实现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主导功能是保护湿地的连通性和完整性,调控水量,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持健康江湖关系。本区域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绿色发展、公众参与的原则,在核心区、缓冲区内禁止开展旅游和其他的活动,要控制人类生产活动, 恢复湿地,加快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麋鹿、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建设。

3.2 调蓄功能恢复区

调蓄功能恢复区包括双退垸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保护区和单垸避洪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区。主导功能是确保洪水暴发期间顺畅流通,保持洞庭湖蓄泄洪水的生态功能。着眼于缓解人水争地矛盾,继续实施和完善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工程,适时调整蓄泄洪区布局,加快蓄洪安全区建设,防止出现“欲分不能”的艰难局面,达到“泄得走、蓄得下、挡得住、排得出”的基本要求。

3.3 流域生态保育区

流域生态保育区分为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及河流水源保护区,包括湖区周边的各类高地和坡地,新墙河流及分支小河流、藕池河、注滋河等。其中丘陵山地生态保育区的安全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源头上减少入湖泥沙量,同时该区兼具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供农副产品和矿产品的功能。河流水资源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为沿湖城镇和村庄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同时兼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美化环境和繁衍水产、以及维系区内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主导方向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禁止违法建闸建坝,保证河流畅通,加强新墙河流域、注滋口流域治理,加强水土保持,禁止采矿挖砂,促进林产品、矿产品的可持续利用。

3.4 砂石资源利用区

在数千年历史河流冲击沉淀的作用下,东洞庭湖形成了大量的砂石河床。湖区的砂石矿区呈南北走向,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矿区天然砂石总储量在6.55亿吨以上,且砂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东洞庭湖砂石利用要严格遵循《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搞好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外(保留安全距离)新港保留区、胜利保留区共9021亩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严格遵循“省授权、市审批、县监管”的原则,加强采砂管理,并逐步消化采砂产能。

3.5 高效集约开发区

高效集约区为东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陆域范围。包括县城、环湖乡镇、重点垸、环湖农田、工业园区等。分为三个区:生态有机农耕区,绿色低碳工业区,魅力风韵宜居区。

生态有机农耕区。该区包括重点垸、环湖农田、东洞庭湖周边的环湖平原农业带等,主要生态经济功能是提供有机食品、原材料。在该区范围内,限制农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岸线1000m以内禁止生猪养殖,实验区内天然水域禁止投肥精养鱼等水产品,同时科学利用藜蒿、芦笋等东洞庭湖特色食品资源,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经济,保护水环境质量,控制湖泊高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强做大粮棉油菜猪鱼茶菌等优势产业,巩固和提升其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地位。

绿色产业集聚区。按照集群化、集约化、专业化、两性化的原则,推动要素向岳阳县高新技术园区聚集,企业向园区布局,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大力发展教育文旅、医疗康养、商贸物流、生态休闲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港口优势、水资源优势、环境容量优势和政策优势,建设好鹿角港,重点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产业;整合东洞庭湖旅游资源,积极构建以东洞庭湖、新墙河为纽带,以麻布大山、黄卵山为构架的“两水两山”生态走廊,大力发展旅游转型产业。

魅力风韵宜居区。抢抓岳阳大城市建设机遇,走符合现代产业定位的组团式发展之路,力争2025年荣家湾与市区基本相连;加强城市规划,优化、美化城市建筑设计,结合荣湾湖、新墙河及东洞庭湖沿岸开展生态走廊建设;加强麻塘与市区的湖滨板块对接,加快岳雅新城、桃李春风文旅小镇建设,建设魅力风韵宜居区。

3.6  航运物流发展区

充分借助岳阳自贸区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依托东洞庭湖和长江航道,加强与城陵矶港的航运合作,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以鹿角港为依托,以江南物流为重点、现代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约8KM2临港产业新区,全面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力。

第四章  主要措施

加强洞庭湖生态保护,建设优良生态环境是东洞庭湖区域“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主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重要灌溉水域等水资源类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4.1   生态保护

4.1.1、保护湿地。东洞庭湖原有湿地面积19万KM2,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为15.7627KM2,其中核心区3.3286KM2,缓冲区3.2369KM2,实验区9.1927KM2。在湿地保护区内严格禁止砍伐、放牧、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砂;严禁向保护区水体和洲滩违法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严禁经营水上餐饮以及在湿地洲滩越野、野营、野炊;严禁非法狩猎或者捕捞野生动物;严禁在候鸟越冬、越夏期捡鸟蛋、毁鸟巢、驱赶惊吓危及鸟类;严禁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以及受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确定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优先行动计划与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使生态循环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使洞庭湖作为维系长江水系物种基因库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同时根据《湖南省湿地保护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天然湿地面积不再减少,禁止任何影响湿地景观结构的行为或工程,拆除保护区的各类违章建筑;禁止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活动和方式,规范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与退化湿地修复的技术措施。

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十四五”期间计划开展东洞庭湖湿地洲滩生态修复0.3万公顷,主要在洲滩涂种草复绿,修复恢复损坏的湿地原貌;开展新墙河越冬水禽栖息地恢复及重建工程,恢复水禽栖息地0.2万公顷,主要是保证湿地的沟港湖汊水位,为水禽候鸟保障食物。实施环东洞庭湖生态长廊建设,计划在中洲和麻塘沿湖37Km岸线开展造林绿化,配置符合地方特色的乡土绿化树种,将沿湖岸线打造成生态绿色长廊,计划退耕还湿4000亩,退林还湿3000亩,退芦还湿15万亩,开展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实施环东洞庭湖值守防护性工程,从北起扁山、南到中洲南闸沿湖岸线建设50Km长的钢结构护栏,阻碍牛羊牲畜进去湖洲,切断血吸虫病传染源,并阻碍社会人员、车辆随即下湖从事越野、野炊、垂钓等破坏湿地的行为。

4.1.2、保护渔业。东洞庭湖目前记录的鱼类117种,分属12目23科,包括江河半洄游性鱼类、江海洄游性鱼类和湖泊定居性类等三种生态类型,主要鱼类包括鲤、鲫、黄颡和青、草、鲢、鳙等,同时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鱼类中华鲟、一级保护动物江豚等。“十三五”期间尽管拆除了所有矮围、网围,渔业保护力度前所未有,效果非常明显,但客观地讲,远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因而“十四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第一,继续坚持禁捕退捕政策。长江流域将禁捕退捕10年。东洞庭湖为保护、复苏渔业资源,2020年已全面完成专、副业渔民渔船拆解、业次收缴及“三无船舶”的清理整治工作。十四五要严格坚持禁捕退捕政策,落实各项措施。第二、建立规范水产种资资源保护区。在三江口、鲶鱼口、君山后湖等水域建立东洞庭湖鲤、鲫、黄颡等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面积为13.28万公顷。在生态条件较好、物种较丰富和较集中的区域,特别是鱼类产卵场、动物迁徙通道及湿地洲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第三,大力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围绕禁捕后东洞庭湖水生生物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重点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东洞庭湖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推动建立人防与技防并重、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保护管理新机制,为打赢洞庭湖生物保护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①大力改善渔政执法设施,新建200吨级渔政船1艘,100吨级渔政船2艘,趸船2艘,50吨级渔政船3艘,执法快艇8艘,冲锋舟10艘,夜视仪18台,空气动力船5艘,渔政监控平台5个,无人机6架,智能受持查询终端95台,执法车辆4台,新建东洞庭湖渔政指挥中心。②配优配强渔政执法队伍,按照农业农村部所定标准,合理配置增加渔政执法人员,并按1:2比例配置护渔员。③有效整合民间志愿者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社会格局。第四,巩固创新人工放流方式。“十四五”期间要坚持禁捕退捕和人工放流双管齐下,每年组织两次以上人工放流,严格规范放流品种和放流规程;禁止放生外来物种。放流品种包括四大家鱼和胭脂鱼、桂花鱼等特色鱼类和经济鱼类;规模在每年500万尾以上;大力推广人工渔巢;同时要鼓励和吸收社会力量和民间投资参与人工放流,加快增殖、复苏东洞庭湖渔业资源的进度和效果,力争到“十四五”末,东洞庭湖渔业资源恢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水平。

4.1.3、保护鸟类。东洞庭湖辽阔的洲滩是鸟类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已记录的鸟类356种,其中达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鸟类52种,属于Ⅰ级保护的7种,Ⅱ级保护的45种,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的29种,中外双边协定保护的157种。十三五期末,东洞庭湖监测记录到越冬水鸟超过21万余只。“十四五”期间要加强鸟类保护首要的是最大限度保持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生态环境和景观,使之免遭人为干扰和破坏,完善保护区湿地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的破坏和鸟类干扰,确保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与迁徙候鸟的栖息越冬,切实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的管理水平,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为鸟类生存、栖息提供理想场所;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从事与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无关的活动,禁止在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建设任何生产经营设施;对实验区内鸟类栖息数量较多、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内垸湖泊,由保护区管理机构登记造册并公开;在候鸟越冬期间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同时加强保护管理,严厉打击滥捕滥猎滥食候鸟行为,使它们能在人工保护下正常生存、繁衍、不受侵害,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使迁徙来此过冬和歇息的珍稀水禽的种群数量稳定发展。

完善科研监测体系,广泛搭建科研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组织,使东洞庭湖保护区能成为国家或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地。

完善和规范野外巡护管理,加强社区共管合作机制,及时准确掌握保护区生态状况、物种及认为活动的变化情况,使保护区的日常野外巡护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

完善管理队伍和科研队伍建设,合理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洞庭湖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管理。

完善社区共管合作机制,建立协管员、志愿者档案盒信息库存,确保管理通畅、信息通畅,确保对受伤的野生动物迅速的救护和救治。

完善宣传与教育队伍建设,完善东洞庭湖研学基地建设,继续办好办好东洞庭湖观鸟节,真正使保护区成为转播生态知识、倡导生态保护的重要窗口。

4.1.4、保护植物。据调查,东洞庭湖湿地植物种类为430余种,国家重要保护植物有莼菜 (I级)、莲(野生居群) (II级)、金荞麦 (II级)、野大豆(II级)、野菱 (II级)、水蕨 (II级)、粗梗水厥 (II级)等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龙舌草(水白菜 水车前)、芡实、香蒲(东方香蒲)等种。由于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其它种类已属濒危状态,有的甚至难觅踪迹,“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加以保护。从外引进过度种植的欧美黑杨由于其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成片植于湖滩使之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将抑制原有野生植被的生长,造成土壤板结,改变了湿地植被群落的结构,进而影响湿地生物尤其是鸟类的栖息与繁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十三五”期间已清退欧美黑杨2225.5亩,取得阶段性成果,剩余3368.7亩欧美黑杨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部砍伐清退。芦苇作为洞庭湖湿地的灵魂和生态“庇护神”,东洞庭湖生态链的最重要一环,有着调节气候、净化污水、调节生态平衡不可替代的功能,被誉为“天然过滤器”,但随着2018年12月31日以苇制浆生长线全部停产,宣告存在于60年之久的苇纸链接已被斩断,芦苇大部分被弃收。6-7月,芦苇大部分浸泡水中,尚未腐烂漂浮水面的芦苇严重影响了洞庭湖的视觉美,芦苇腐烂于水中对水质带来了污染,水流动性不大的湖又出现臭水体。同时还造成来年新发的苇芽见不到阳光而导致芦苇高度降低,直径缩小,产量减少;高水时残体也容易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漂浮物而影响航行和行洪;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加管护,芦苇萎缩就会导致鱼类资源失去繁衍基地,麋鹿失去栖息迁徙的家园和啃食繁衍的食物,从而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因而“十四五”芦苇管护不可放松,既是几千芦苇职工的生存的需要,更是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要尊重芦苇的生物多样性及洞庭湖湿地特性,做到一年一收;同时通过招商引进规模化,利用现有100余万吨芦苇所产生的的巨大生物资源,引进生物制浆技术,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改漂白浆需污染排放管控。

4.1.5、污染防治。1.加强生活污水污染防治。①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环洞庭湖环境敏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与提标改造,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加大截污管网建设力度,基本实现无污水直排。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②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强化垃圾渗透滤液处理,焚烧烟气飞灰处置,填埋场气体收集利用和恶臭处理,优先采用清洁焚烧处理方式。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加快推进“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加大餐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制度。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为核心目标,全面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

2.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严格环境准入条件,鼓励发展高新、绿色技术产业;完善园区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安装污水处理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加强对化工等涉重、涉危重点行业监管,对各类入湖排污口开展排查检测和重点治理,建立溯源追查机制,依法取缔污水直排。加快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进度,建设一座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全面收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完善现有的环评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实施体系,严格控制排放总量,确保湖区COD、氨氮、总磷等污物排放量不断下降,鹿角、扁山、八仙桥、东洞庭湖等国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常年达标。

3.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建立生态型耕制度,大力推行用养结合的耕作模式,修复治理污染耕地;推进农药成量损害,实现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持续负增长;建立稻草、秸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补贴机制,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种植业尾水及农田地表径流的生态拦截及尾水回收工程,实现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与养分的高效利用。实施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工程,主要针对流域的畜禽养殖场、散户养殖的污染治理,建设污水净化地、厌氧池、生态湿地、生态沟渠,实施生态拦截。②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主要针对流域的畜禽养殖场,散户养殖的污染治理,建设污水净化地、厌氧池、生态湿地、生态沟渠,实施生态拦截工程,实施地表径流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全县尤其是临湖乡镇,要巩固“十三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成果,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制度。加强禁养区退养后续监管,建立监管常态化机制,严防退养污染反弹。科学推进适养区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力推广节水饲喂、精准饲喂,微生物态制剂等技术,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③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工程,改造生态山塘,推广分隔式清洁养殖技术模式;禁止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养殖,认真完成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内的精养池专专项整治任务。

4.1.6、加强船舶污染防治。针对内河船舶的水污染防治管理,交通运输部印发《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范了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处理、排放和送交接收设施的行为,标志着对船舶防污管控越来越严。“十四五”期间,一是加强船舶污染物排放治理。船舶污染物收集和处理装置完成建设改造并正常运行,建立“船-港-城,收集-接收-转运处置一体化链条和长效机制,确保环保、城建、海事、港航、渔政部门的联合监督机制有效运行。对超过使用年限的航运、船舶依法强制报废。尝试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船舶废油回收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最大限度降低船舶废油污染水环境风险;二是强化危化品水路运输管理,督促企业加强对事故隐患管理,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督促港口企业落实环保责任,全面完成自身环保设施整治任务,开展港口码头作业污染整治;三是巩固现有成果,长效监管,防止出现非法水上餐饮船死灰复燃,重点打击东洞庭湖非法洗砂洗金,重点防范在交界水域越界非法洗金行为。

4.1.7、加强采砂管理。2018年12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修订后的《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这是十四五东洞庭湖采砂管理的法律遵循。十四五期间东洞庭湖采砂管理将突出以下三个重点:①突出新港保留区、胜利保留区规划。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保留安全距离)新港保留区、胜利保留区为“十四五”期间采区,两保留区面积9021(1217+7804)亩,探测可采储量为11289(2006+9283)万吨,规划年开采量为2000万吨,此规划已报省。②组织大东口排水河段(胜利段)疏浚工程。大东口排水道(胜利段)疏浚工程在满足洞庭湖区综合利用总体规划与河流流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该河道特性与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拟定疏浚范围为岳阳县东洞庭湖行政范围内舵杆洲到简易闸段,全长12.796km,底宽60m,面宽150m,总土方约1606万方。③东洞庭湖采砂运砂去产能工程,目前在岳阳县砂管办登记在册的采砂船共89艘,其中全链斗船49艘,吸沙泵40艘。船舶社会固定资产总收入约26.7亿元,股东及直接从业人员9000多人,日产能约8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我县东洞庭湖总有运砂船350艘,固定资产投资约17.5亿元,股东及直接从业人员10500人,运输总吨位约14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2017年停采至今未作任何补助。十四五期间,要开展去产能工作,其中挖砂船去产能80%,约60万吨,运砂船去产能80%,约112万吨,共计需投入35360(21360+14000)万元。④加强船舶集中停靠管理和日常巡查及打击非法采砂、洗砂,重点加强中洲南套及鹿角船舶集中停靠点的管理,打击交界水域越界采砂、洗砂行为。

4.1.8、加强血防综治。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有“瘟神”之称。由于血吸虫病生活史的各个环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阻断,所以我国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防治方针。消灭钉螺是消灭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湖沼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复杂,水情多变,钉螺面积大,为开放型疫区,难以大面积消灭钉螺。所以湖区的血防只能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把疫情控制在一个不造成严重危害的较低水平。

针对以上特点,“十四五”期间,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以行政村、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全面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以疫情控制为主要目标,实地化疗、健康教育、传染源控制、安全用水、易感地带灭螺灭蚴、防治措施并举,综合治理降低人畜感染率,控制急血疫情,减少晚血病人发生,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明确责任主体。县血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县血吸虫防治工作的组织,指挥,统筹和协调防治实分离,东洞庭湖区域卫生院为主负责湖区渔民、樵民、苇民的血防工作。要加强沿湖乡镇四个区域血防站建设,健全芦苇场站,渔政站队血吸虫防治水上联络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水陆纵深的网络体系。

2.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血防基础建设和设备配套。新建立岳阳县东洞庭湖血吸虫病防治监测中心,主要包括土建8000平方,配套监测中心3000平方,鹿角血防站、麻塘血防站、中洲血防站各800平方,总投资约1.1亿元。

3.控制传染重点。①控制人群传染。控制水上流动人员传染源,长期在湖洲活动的流动人员每年查病化疗2至3次,临时入湖人员根据其接触疫水情况调查后及时治疗;对生产性必须接触疫水的人员要发放防护药品或鼓励其购置防护服。二是控制陆上人群传染源,加大人群查病,治病力度。对距大堤易感环境小于等于500m村、社区、居委会年查病3次,距大堤易感染环境大于500m村、社区、居委会年查病2次;加大改厕管粪力度,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开展以机代牛,扩禽压畜。②控制家畜传染。巩固十三五封洲禁牧成果,并从北起扁山、南到中洲南闸洞庭湖岸线建设约50KM钢结构护栏,严格控控制农畜进入湖洲成为传染源。③控制钉螺衍生。硬化改造环境:中洲、麻塘、鹿角有螺沟渠,开挖鱼池改造钉螺环境;开展密集查螺,垸外易感环境和垸内有螺环境、可疑环境等3年查一次。实施药物灭螺:垸外距大堤200m以内的易感环境一年一次,其他易感染环境2-3年一次,当年查出的感染螺面积扩大5-10倍灭一次,并实行预防性灭螺。组织涵闸改造,主要对麻塘大堤北闸、中洲大堤南套电排等7座进螺涵闸进水口建设螺池。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消灭垸内钉螺、降低垸外感染性钉螺密度。

4.坚持综合治理。实施以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河道护砌、村道硬化、灌区改造为重点的水利血防;推进以抑螺防护林,重点保护林,湿地保护区建设为重点的林业血防;集中抓好土地整治,田间渠系涝渍改良工程等国土血防工程;加强血吸虫病患者求助体系建设和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疫情风险评估体系建设;通过齐抓共管,确保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杜绝急性血吸虫突发疫情,实现急血感染率为零的目标。

4.2 夯实基础

4.2.1、改善水利设施。1、推进河湖水系连通。连通北湖、东风湖、南套湖、四星湖水系,推进沟渠湖的清淤、堤坡护砌、生态修复等。促进水系活化,开展湘江航道疏竣工程,全长42KM,保证在枯水期航段通过能力不低于2000吨级,估标投资1.8亿;疏通新墙河八仙桥至东洞庭湖航道,全长13KM,保证全年通航能力不低于1000吨级,估标总投资 1.5亿元;同时推进新墙河(二期)罗水河(二期)、小港河、彭宋屋河、费家河治理。大东口排水河道(胜利段)位于岳阳县东洞庭湖与益阳市沅江之鹿(湖)芦苇场交界处,该河道由于多年来进行疏竣、河道淤积不畅,影响引洪安全,湖尾是三门闸、大东门等28个电排集中排水通道且排水时经常出现水漫洲滩,破坏水禽栖息环境,实施大东门排水道疏竣工程迫在眉睫。在满足洞庭湖区综合利用总体规划与河流流域总体规划的基础,根据该河道特性及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拟定疏竣河段为舵杆洲至简易闸,全长12.796KM,底宽60M,面宽约150M,设计疏挖底板高程为15.00M,边坡采用1:50,疏竣总量为1606万M3,工程静态总投资6.52亿元。河湖水系连通,增淡河湖水体流动性,改善河湖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恢复及保障河湖健康。

2、加强防洪堤垸建设。“十三五”完成了麻塘北闸泵站,城市防洪闭合圈一期和中洲防汛大堤路面硬化,中洲垸、麻塘垸排渍电排改造提升工程。十四五、要加快推进治理东洞庭湖沿新墙河堤垸加固,电排机埠提升。强力推进长江段涝区和汨罗江尾闾涝区排涝能力建设,启动荣家湾城市防洪二期工程及城区排水设施建设。

3、提高湖泊调蓄能力。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长江预防洪水方案》,预报城陵矶水位将达到34.40M并继续上涨,调度运用三峡等水库联合拦蓄洪水的控制城陵矶水位不高于34.40M,这对洞庭湖防洪是一大政策优势,我们在在充分利用这一政策的同明,进一步提高调蓄能力。继续实施和完善退田还湖,平垸引洪,适时调整蓄滞洪区布局,加快蓄洪安全区建设,同时按照东洞庭湖进行强制性保护和管理,保障东洞庭湖区湖泊不因人为影响而萎缩变化。

4.2.2、发展交通能源。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施策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公路为细节,进一步改善岳阳与沿湖县(市)、区、场的城际交通联系,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大会战,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优化能源结构,加快项目建设;有序开发风力发电,芦苇秸秆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

1、公路建设。岳阳县构建了“六纵、三横”的交通大格局,外联内通的交通大网络基本形成,但现有道路等级偏低,路网发展不均衡,尤其是环湖公路建设相对泄后。“十四五”将加快S310、S312的提质改造,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对岳阳县特别是中东部地区的辐射功能,增加互通连接缓冲区域;东洞庭湖区域近期重点建设麻塘至黄沙街公路,项目起于麻塘办事处洞庭村止于黄沙街镇江家冲与S310平交,道路全长21KM,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长度80KM,路基宽度25.5M,预估总投资7.8亿元;中远期建设S210岳阳县鹿角至机场村公路,项目起于鹿角码头,终于汨罗界,道路全长14.088KM,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40KM ,预计总投资2.98亿元;同时在湖洲苇山中新修40KM长35M宽、长水泥路,用于芦苇运输和渔政执法及资源保护。

2、水运建设。主要为新墙河八仙桥至东洞庭湖航段,全长13KM,需对河道进行定期疏竣和清理工作,保证全年通航能力不低于1000吨级鲶鱼口到扁山长约42KM。湖江航道疏竣,目前属于二级航道,需对河道进行定期疏竣清理和提质改造工作,保证在枯水期航段通过能力不低于2000吨级,提高快捷能航能力,工程量约200万。

3、锚地建设,新建鹿角锚地,规划面积32000m2,设计锚泊型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估算投资0.8亿元。

4、码头建设。①建设汗水坡作业区。通用泊位区规划布置6个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通用泊位,泊位长720m,陆域纵深480m,陆域面积约32万m2,形成通过能力240万吨。散货泊位区规划布置3个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散货泊位,泊位长360m,陆域纵深400-480m,陆域面积约27万m2,形成通过能力300万吨.件杂泊位区规划布置2个3000吨级件杂泊位,泊位长240m,陆域纵深约10万m2,形成通过能力80万吨。②鹿角作业区。布置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的通用泊位4个,码头长度400m,可新增通过能力200万吨,规划码头委岸线布置在3米等深线附近,后方陆域纵深330m,作业区占地14万m2。③机场村水上服务区。布置维修船坞、燃料加注,为船舶提供保障服务船舶维修。④大毛家湖砂石集散中心。规划设置砂石运输带泊位2个,年通过量可达120万吨。⑤月山码头。规划建设旅游泊位和公务泊位各1个,为游艇、公务船艇提供靠泊和后勤保障。

5、铁路建设。建设荣家湾到鹿角码头水运联运铁路,路线总长度12.2km;建设鹿角临港新区货运站场,占地面积100亩,依托鹿角港与临港新区,加强公、铁、水联运,优化岳阳县及东洞庭湖区域货运结构模式。

6、能源建设。东洞庭湖芦苇成熟期残体处置,包括芦苇管理、收割、运输、储存等产量约17万吨,总投资1.5亿元;芦苇生物质发电,新建装机容量6万KW规模生物质发电厂,年处理17万吨芦苇残体,总投资约7亿元。

4.2.3、建设数字洞庭。建设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天网和巡逻值守防护性工程,主要包括新建东洞庭湖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面积2400m2,利用北斗定位通讯技术和船舶管理的具体业务相结合,直接为传播信息管理者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数字信息,处理、网络传输、信息可视化、信息输入输出的软件技术平台,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合理规划和决策提供服务;采用5G数据传输技术,建立2个信号发射塔,20于监控半径为5000m的数字化智能监控点;沿东洞庭湖岸线全线构建金属围栏;岸线以1.5km距离安装全景摄像头,并在江豚保护区、湿地种植资源保护区、麋鹿保护区、重要苇山基地安装摄像头;另在湖中安装4座监控铁塔(3套在线监控系统和1套20km雷达监控体系),以随时掌握湖中实时动态,同时大力加强日常巡逻值守,从而有效提示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和管理效果。

4.3 发展产业

4.3.1、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湖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转变湖区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的湖区生态农业,着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性改革、创新性发展,促进湖区农业产业迈上新台阶。

1.建设品牌农业,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湖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品牌农业示范区,大力在东洞庭湖区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藜蒿、芦笋、野芹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龙虾、甲鱼、黄顙、大闸蟹等地方标志性优质水产品,并建好以莲藕、菱莼菜种植为主的湿地生态绿色种植示范区 。

2.服务现代农业。持续推进湖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惠渔惠农减员政策;建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湖区为农民服务综合平台,制定湖区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建立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点,健全湖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产销市场对接。

3.发展安全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湖区生猎产业转型升级。

4.3.2、科学发展低碳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产业升级,发展转型,建设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在增长的湖区工业体系,不断增强湖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食品加工。依托湖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围绕大宗农产品转化升值,培育发展芦笋和藜蒿加工、淡水鱼加工、茶叶加工、牛羊肉类加工等四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深度开发,培育知名品牌,做强优势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引导企业走“安全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集约发展之路,实现绿色食品产业的跨越化发展。

2.新型能源。抓住国家积极鼓励开发新能源的契机,合理利用湖区丰富的芦苇、藜蒿及农村废弃物为原料,采取秸秆自燃方式,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新装机容量6万KW规模生物质发电厂,年处理17万吨芦苇残体。

4.3.3、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岳阳县拥有湘江航道51km,新墙河航道35km ,岸线资源得天独厚。港区主要分布在鹿角作业区和八仙桥作业区,经过“十三五”期间的集中整治,鹿角港区乱象得到了有效改观,但港口管理落后,岸线利用率较低,存在交叉布置、互为干扰、岸线利用散乱、功能布局不合理、运用码头利用岸线少,简易码头占用了优良港口岸线资源等现象。同时港口配套交通设施未完善,不适应运输市场需求。“十四五”期间一方面要实行岸线砂石尾堆清理,重点清理中洲大堤二门闸南套沿湖洲滩、鹿角码头沿线和八仙桥下游砂石尾堆,疏通航道、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依托东洞庭湖和长江航道,加强与城陵矶港的联合运作,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以鹿角港为依托,以物流仓储、现代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约8k㎡临港产业新区,全民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力。以“航道网格化、通畅化,港口规模化、专业化,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海事高效化、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湘江航道和新墙河航道疏浚工程,启动物流园建设,整合工厂、港区、园区及公路,航道管线等物流资源,构建网络化、立体化的物流运输体系,努力把鹿角码头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现代航运物流的重要一翼。重点项目包括汗水坡作业区、鹿角作业区、鸡场村水工服务区、大毛家湖砂集散中心等。

4.3.4、大力发展航运物流。十三五以来,随着蒙华铁路的通车,对东洞庭湖过驳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挂牌及运行,为东洞庭湖航运物流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要把发展航运物流作为重中之重,以湖南江南物流有限公司为龙头,完善岸电改造,更新环保设施,加强经营管理,培植、壮大航运物流业,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实现货运量达1亿吨,使之真正成为国内水上航运物流的标杆和旗帜。

4.3.5、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东洞庭湖区近城优势,积极对接市区南延战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均衡、持续、协调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镇化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岳阳市区城镇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城乡“制度统一、权力平衡、合理分工、自由互动”为目标,以麻塘办事处和新开镇城乡统筹示范区为重点,统一编制乡镇城镇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的强制作用,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

2.打造近城楼宇经济。随着城区南延步伐的加快,湖滨板块开发的升温,麻塘、月山区位优势日趋显现。结合环洞庭湖重点乡镇建设,在麻塘规划楼宇经济街区,整合商业资源,挖掘消费潜力,搭建购物平台;同时以高层商住楼为主要载体,凝聚人气,拉动消费,刺激第三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加强月山、老港及沿湖乡镇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推动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融合人口、劳动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

4.3完善保障

积极推进湖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建立生态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保障体系,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4.4.1 完善法律法规。1.参与研究促进尽快制定《洞庭湖管理条例》。洞庭湖由东、西、南洞庭三部分组成,是长江出三峡进入中下游平原后,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联的吞吐型大湖,也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与长江干流直接相联通的,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另一个是鄱阳湖),具有调蓄洪水的重要作用。东洞庭湖湿地植物、鸟类和鱼类丰富,保护物种较多,也是许多迁徙候鸟的重要歇息地和越冬地,同时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具有提供淡水资源蓄洪防旱减灾,控制环境污染,孕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十四五期间,要主动参与研究并极力建议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加快洞庭湖管理立法进程,制定和颁布《洞庭湖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来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监督责任。

2.制定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补充规定。目前,在东洞庭湖从事行政执法的部门有十几个,各个执法部门都有各自的执法依据,但有的片面强调各自的执法职能,难免有失偏颇;有的条文制订已久没有及时修订,很难适应新形势,难免出现盲点。也加大了执法难度,因此很有必要根据东洞庭湖的实际情况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条款,确保有法可依。同时要研究制定出台东洞庭湖管理治理方面的各项政策,并逐步实施到位。我们应做好这方面的基础工作。此外,加强综合执法管理,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的科学有效管理,很有必要建立一个依法治湖的研究平台,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使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4.1.2、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建立东洞庭湖生态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1.升格管理机构。相比全国其他大江大河,洞庭湖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相对滞后,目前分为三块,分属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管理,而东洞庭湖尽管2000年5月26日市长办公会明确授权岳阳县人民政府统一有效管理,但由于线长、面广,牵涉多家单位多个县、区、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由此带来的纠纷和矛盾不利于最终实现对母亲湖的有效保护。因此必须创新管理机制,升格东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级别,强化监督、协调、服务职能,在湿地生态保护、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开发利用上取得主动权同时实行东洞庭湖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有效管理权,确保有效管理落到实处。

2.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湖区社会管理格局。创新湖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把更多人、财、物投向基层的保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各捕捞大队、苇业公司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江豚保护协会、生态保护协会、麋鹿保护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湖区社会管理机制,维护渔民、苇民、樵民合法权益。鼓励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湖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3.健全考评机制。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扩大东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的权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现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和奖惩制。

4.4.3、加强政策扶持。1.加大蓄洪区建设力度。蓄滞洪区建设仍是洞庭湖区乃至长江防洪的重要工程。但是应根据变化了的江湖形势,适时调整布局和加强安全建设。目前,长江中游地区上游洪水来量和长江干流安全泄量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矛盾,客观上要求中游地区有暂蓄超额洪水之地。但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这一暂蓄之地急剧衰减。建国后,洞庭湖因围垦和泥沙淤积,湖泊容积减少了约125亿立方米,湖面平均於高2-3m,最大於高超过10m。而分蓄洪工程是解决长江上游洪水来量与中下游河湖蓄泄能力严重不平衡矛盾的重要措施,即使三峡工程建成后,仍是防洪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因而要加大蓄洪区建设力度,加强设置的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发挥其分蓄洪的作用和功能。

2.适当调整“退田还湖”方式。从目前洞庭湖区的实际情况看,需要适当调整退田还湖的方式,加大规模和力度,这主要是由于以前双退垸面积和比例偏少,难以达到湖泊湿地生态修养的目的。从数量上看,大部分单退垸并非是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蓄泄区以及重点保护堤垸;退田还湖过程中忽视了重点堤垸内的内湖退田乃至生态保护问题;湖泊鱼塘化,造成了湖泊湿地生态结构的破坏等。因而“十四五”在退田还湖或防洪规划过程中,应根据堤垸所处的位置及其对湖泊的影响特征区别对待,以提高防洪措施的实效。

3.科学运用价格杠杆加强水污染治理。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和加强流域和区域间的联合执法。努力打破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杜绝重复监管。严格落实执法监管的各项措施,建立上游对下游超标排污和环境责任事故赔偿的责任机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4.4.4、开展生态补偿。按照“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破坏者恢复、利用者补偿”的基本原则,针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占用湿地、无序利用湿地资源等行为,通过收取税费等形式进行补偿、恢复、综合治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价值,对由于湿地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及相关群体给予资金、技术、实物补偿和政策优惠,构建和谐的湿地保护和发展模式,推动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格局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芦苇生态补偿。主要是对鸟类吃食芦苇行为对苇民进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在湖区的重点建设影响渔业资源进行生态补偿。三是影响东洞庭湖其他生态而进行的生态补偿。补偿方式包括人工放流、货币补贴、转产上岸、实物补偿、智力补偿、政策补偿等。补偿模式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样化生态补偿模式,按照资金获取的来源,主要依据政府手段,市场手段和现场交易模式三种手段进行补偿。政府作为生态补偿的主体,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由于污染、利用、开发湿地资源,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补偿金或要求其以实物方式予以补偿;二是对由于湿地保护中传统权益受影响方式以及为湿地保护的贡献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4.4.5、保障改善民生。持民生优先,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的和根本取向。

1.引导上岸转产专业。要切实加强对东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减少以湖为生的人群数量,引导渔民、苇民、樵民、湖民上岸转产转业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上岸渔民、苇民、湖民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的渔民、苇民、樵民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援助。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东洞庭湖区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苇业公司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渔民转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渔民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参保范围,减少因病因灾返贫致贫人群比例。把60岁以上专业渔民、苇民、樵民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为渔民、苇民、樵民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服务,为孤儿、残疾人、高龄老人等湖区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推动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同时严格落实柴油补贴,春禁补助等各项惠民政策,并重点解决月山居民建房宅基地的问题,着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确保居者有其房,争取月山小区定位为居委会,保证月山居民能根据国家政策享受新农合、新农保、家电下乡等国家惠民政策。

3.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东洞庭湖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湖区生产安全、公共卫生、社会事件等预警和应急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渔业生产水上安全和芦苇防火等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渔政、水警、环保、林业、湿地、工商和国土资源等涉湖执法单位队伍的建设,重点采取严进宽出,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队伍总体水平,同时修建水上治安指挥中心,配备公安快艇,增强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