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最爱的家乡味道”——岳阳县美食
来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3-08-03
浏览量:1 | | | |

  01

  荣家湾镇农家虾米汤

  相传清末年间我镇沿洞庭湖一带居民以打渔为主,生活幸福。妇女们闲来没事经常“打牙祭”,最初便是用家家户户都有的晒干的小虾米、过年过节杀猪的板油、花油油渣、猪肝和鸡蛋做原料,煮成汤,每人盛上一茶盅,当成下午茶,聊聊天,拉拉家常,十分享受!十分惬意!虾米汤色香味鲜、口感好、食材简单,深受群众喜欢,很快地方上居民都学会了,用来招待客人,并纳入到乡村大小事的宴席。一百多年来,一代传一代,一直相传到现在。

  乡友,你小时候是不是也喝过呢?看到它是不是有点想念了?

  02

  麻塘兰花萝卜

  兰花萝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采用洞庭湖区出产的皮薄、肉嫩、光洁的鲜萝卜为原料,以花刀密切剞深,使盐尽早透入萝卜深处,再施以剁辣椒、盐、麻油等辅料腌制,制成的萝卜色泽金黄红润,造型美观,如花似棱,味道香、辣、鲜、脆、爽相间,它既保存了萝卜传统的鲜辣风味,又有脆嫩郁香的余味,同时,还有助于消化,增加食欲,一直畅销湘北市场。

  小小的萝卜,千刀转切,妙手生花,经传统制作,酱存后,生熟适宜,酒酣汤浓时炒作,茶余饭后时零食,让人爱不释手。岳阳人真是巧思,一个萝卜还做得这么认真,弄得艺术品一样。是的,当萝卜成了兰花时,它就是一件艺术品。在很多岳阳人的记忆里,留下太多的片段,人们常在寻找一种味道,寻找一种记忆,寻找那一枝浓浓香味的兰花。

  03

  新开镇酸菜鱼配龙湾谷酒

  都说没吃过酸菜鱼就不算新开人。传说新开有一位老人钓鱼回来,不小心将鱼掉入了煮酸菜的锅里,他心想,这鱼完了,但后来一品尝,味道鲜美至极。于是,这道意外之菜就此传了开来。酸菜鱼再配上新开龙湾谷酒,美酒佳肴、敞杯不饮、桂酒椒浆、香醇浓郁、回味悠长⋯⋯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勾起了儿时的回忆 ⋯⋯

  04

  筻口镇“鱼筻鲜”

  “鱼筻鲜”是一道深受筻口人喜爱的一道特色小菜,主食材采用的是筻口本地小河、小塘生长的小鱼仔,佐以辣椒、香菜等翻炒而成,鱼香浓郁悠远,色泽诱人垂涎。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筻口人用竹篾做成前圆后尖的捕鱼工具“筻仔”(音),在筻仔里放点蚯蚓当诱饵,乘着天黑放置在家前屋后的水沟里,第二天就能收获一餐美食。

  近些年,生活条件变好了,但这道深刻在筻口人记忆中的小菜,却没有遭到冷落,在筻口的餐馆里,热度最高的就是这道“鱼筻鲜”。

  05

  公田镇瓜蒌籽

  “饶港河”牌瓜蒌籽是一款具有清肺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功效,口感润绵爽口,药食同源的休闲旅游、待客送礼的理想健康食品。 

  “饶港河”牌瓜蒌籽是为了让岳阳县饶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瓜蒌种植基地出产的瓜蒌籽能够就地种植就地深加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打造“一村一品” 扶贫产业品牌项目而专门注册的,创建了岳阳县瓜子类第一品牌。创办“岳阳碧水食品有限公司”,并专门建造了一座集筛选、仓储、炒制、包装于一体的车间,可年产销”饶港河”瓜蒌籽20余吨,创造了经济效益200万元,解决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30余人,为就业群众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真正做到扶贫助农,确保农民种出来卖得出去,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06

  毛田镇铁山银刁

  刁子鱼也叫白刁鱼或白佬,本地人都习惯叫刁子鱼,是具有铁山地方特色的淡水鱼。

  刁子鱼吃法很多,新鲜的去掉内脏清洗干净沥干水后用菜油煎至两面微黄,加入调料,加入清水稍煮即可。这种做法的刁子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库区人家的家常菜。现在,库区人一般是将刁子鱼清理干净用食盐腌制后,捞起沥干盐水,均匀铺在竹折子上,放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就可以长时间保存不会坏。晒干的刁子鱼一般煎着吃。锅烧热后放油,晃动锅使油铺满锅底,油温六成热时将刁子鱼逐个摆放在锅中,中小火轻煎,一面煎成黄色后翻边再煎另一面,直煎到两面呈金黄色。

  07

  月田镇竹笋

  月田盛产楠竹。春天,竹笋破土而出,漫山遍野。遴选鲜嫩、肉厚的竹笋作为食材,通过二十二道原始制作工序,泉水漂洗,高温消毒,添加辅料,就能制作出无菌储藏保鲜三百天的鸡汁脆笋、碳烤笋、糯米笋等多种口味的绿色美食。蒸煮,爆炒,慢炖,下火锅,香滑脆嫩,味道纯正,倍受国内外食客青睐。月田美食,家乡的味道。

  08

  张谷英镇油豆腐

  张谷英油豆腐闻名遐途,是张谷英镇的特色农产品。采用张谷英产的黄豆、渭洞茶油和龙涎井清泉,采取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色泽金黄,内如丝肉,细致绵空,富有弹性,既可作蒸、炒、炖的主菜,又可作各种肉食的配料,是辈宴素席兼用的佳品。外黄内白、外脆内嫩、外实内空是张谷英油豆腐最成功的“三绝”。2015年,张谷英油豆腐的传承工艺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9

  杨林街镇红烧乳鸽

  楚人食鸽由来已久,《楚辞·大招》载:“内鶬鸽鹄,味豺羹只”。红烧乳鸽据说与屈原、宋玉有关。宋玉自幼好辞喜赋,一日偶遇屈原,言谈之下,两人相见恨晚,宋玉执意要拜屈原为师。行罢拜师之礼,宋玉奉母命去鸽笼抓鸽子招待老师。鸽群见有人来纷纷飞走。宋玉没抓住老鸽,只好抓了几只还不会飞的乳鸽交给母亲。母亲说:“老鸽肉多,乳鸽有啥吃头?”宋玉望着四处飞散的老鸽无可奈何地说:“总得让老师尝一尝鸽子味吧。”宋母只好将乳鸽红烧成菜。屈原一尝,别有风味,赞道:“这乳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老鸽更好吃呢!”宋母又试着做了几回红烧乳鸽,并将烹制方法教给了左邻右舍,再加上屈原的名人效应,“红烧乳鸽”成为楚地一道名菜。